2024年10月12日,水源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洛口鎮梅江灌區團結水庫。部國標朱海鵬/視覺中國/圖
飲水思源,為了健康2025年4月27日,飲用有首《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以下簡稱《標準》)公開征求意見截止。水源這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部國標國家標準在編制說明中提到:以保護人體健康為目標。
這也是為了健康我國第一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。
沿著水龍頭上溯,飲用有首水源大多取自江河湖庫等地表水以及水井等地下水。水源長期以來,部國標水源地監管主要依據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 3838-2002)、為了健康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 14848-2017),飲用有首但對于飲用水水源地的水源管理要求而言,二者顯得“過時”——指標不足以涵蓋人體健康,個別指標甚至“打架”。
1972年,北京官廳水庫開始治理,標志著我國水污染防治起步。幾十年間,許多城市的水源地歷經變遷。1997年,官廳水庫退出飲用水水源地,目前仍面臨富營養化威脅;上海“找水”20年,取水口不斷沿黃浦江而上,最終改到長江口;廣州流溪河污染后,不得不舍近求遠,從西江、東江、北江引水;杭州跨越百公里,從千島湖引水。
近年來的水源地保護專項行動、機構改革和水質健康基準的最新研究成果為《標準》奠定了基礎。“但老百姓何時能打開龍頭即為直飲水?” 夏青反問。他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,從事水源地標準工作近40年。“從源頭到龍頭”的飲用水全過程標準體系才剛剛起步,《標準》只是其中一個里程碑。
夏青表示,“源頭到龍頭”,飲用水安全管理的全過程可分為三段,第一段是從水源地到自來水廠,第二段是自來水廠從入水到出水,第三段是從自來水廠出水到居民的水龍頭。
第一段正是在征求意見的水源地《標準》,第二段是針對自來水廠出水的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 5749-2022),《標準》與之對齊,高氯酸鹽等被納入。
聚焦人體健康,《標準》新增了多種農藥,以及塑化劑、全氟化合物(PFASs)等公眾耳熟能詳或頻上熱搜的新污染物。
除了新增欠缺的指標,《標準》還刪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標準中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